关于度小月

度小月的历史由來

台湾「度小月」源起于1895年年的台南,洪氏先祖平时以补鱼为生,每年在海象不佳的季节时因无法出海捕鱼,渔民俗称「小月」,为了养家活口,就卖起面来借此「度」过「小月」,一开始是以担仔挑着沿街叫卖,于摊前灯笼上,书写着「度小月担仔面」六个字。由于口味独道,广为大众接受,「度小月担仔面」却成为金字招牌,后来直接转行卖面这就是「度小月担仔面」的由来。目前已传至第四代继续经营。

度小月 年代纪事表

百年文化

百年匾额

此匾额为诗人(杨乃胡)先生,每每食用完面后总感觉意犹未尽,遂写诗赠与第二代祖先洪再来先生。
原文
米粉细丝与面条雅宾环绕餍宵宵
古都食谱添佳点一段豚香芳味饶
诗人/杨乃胡题

传承老锅

肉燥锅是由第二代洪再来先生传承至第三代洪振铭先生,历经使用到西元1995年,也因此,这个老锅纪载了百年岁月与传承度小月的精神象征。
PS:图中的「木杓」是拨肉燥用的小杓子,为第一代先祖所使用的物件。

传人座椅

度小月担仔面第三代传人洪振铭先生掌厨时所坐的椅子。曾有一位日本人于1972年年开出300万日币,想购这个具有历史价值的椅子,但当下就被洪振铭先生给婉拒。因为,这是纪录度小月担仔面家族故事的重要传承物之一,并非用金钱可以衡量。

第一代碗

度小月担仔面第一代先祖洪芋卖面时所用的碗,约100年之久。

第二代碗

度小月担仔面第二代传人洪再来(祖父)所用的碗,约有70年。

第三代碗

度小月担仔面第三代传人洪振铭(父亲)所用的碗,约有40年。

第四代碗

度小月担仔面第四代现今所用之碗。
将台南的古迹及台南最具代表性108家的传统美食名家,都凝聚在这个碗里共同留下笔迹,完成台湾史上第一次的传统美食头家集体创作。

开基陶锅

度小月担仔面第一代先祖所使用来炖煮肉燥的小陶锅。『现今已改用铸铁锅』。

压罐器具

度小月担仔面于1945年年日治末期,为了肉燥「生『产的』品质」所购置的制罐器。

灯笼招牌

面摊前的灯笼也是度小月担仔面的金字牌,这是第三代传人洪振铭先生卖面时所挂的灯笼,度小月三个字还是请人帮忙题字的。

酱油陶缸

古早时候先祖所使用的器具,为留存记念,一直保存至今。

砍材器具

一百多年前没有现代化瓦斯设备的时期,度小月担仔面摊子上可是烧柴来煮面喔!因此,这个柴刀是当年用来砍柴,也算是度小月担仔面的重要生财工具之一。

醋罐蒜泥

面摊上所使用的醋罐子与拨蒜泥用的碗。

勺子器具

度小月担仔面惯用的「烫」面杓子,从古至今,一直延续这个传统。

度小月的传承使命

公司经营管理着重于以「顾客」为主的经营理念,让百分之百的「顾客满意」与「贴心服务」成为每位员工深化于心的使命,经由公司完善规画的服务品质体系与教育训练,引领团队追求创新服务与学习愿景,随时落实「脸笑,嘴甜,腰软」的深度服务理念,矢志成名一流之餐饮服务企业。

以「新台湾料理」自居,深度挖掘各地方特有食材材料,融合入时令,入菜,并呈现台湾多元而有包容性之饮食文化,结合现代创意与健康「乐活,慢食」概念, 发展出一道道与众不同的菜色佳肴,让色,香,味一应俱全的呈现,之所谓「味胜易牙」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