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小月與篆符號/生命/曼陀羅協奏者的對話。看見YOUNG台灣,看見楊景堯<下>

繼上集 度小月第四代傳人洪秀宏先生 與 青年藝術家楊景堯,從啟蒙時期到探討創作手法、理念的對話。每一幅創作不僅是藝術家的作品,還記錄著另一個人的生命故事。

篆符號/生命/曼陀羅的協奏曲

楊景堯 : 接下來的系列,開始用大圖輸出,抱著如一對一對話的態度,去書寫每一個人的故事,都很重要又不可被抹滅的經驗,像生、老、病、死變成很像刺青一樣,刺在對方身上的效果,就像用血肉一樣去記錄他的生命,感覺就像是每一個人的記錄片,所以我也是用做記錄片的態度去完成每一件作品。

我覺得這又是一種新的出發,透過創價學會的家訪和每個人的生命體驗,我一直認為是很棒的題材,對我來說也是個很強的創作動機。
我覺得創作對我來講是一種使命,透過對話,我到處收集感人的生命體驗,然後將每一個生命體驗,用我的表現方式創作成每一件作品,而我做這一系列的作品,都只是為了去完成一個屬於我的使命,也就是把每個人的生命體驗,更完整的呈現。

洪秀宏 : 很感謝老師用心為我們解說你的創作歷程。我們度小月是一直在思考如何把餐飲文化跟藝術做深度的結合,之前去大陸後發現這件事很重要,因為很多東西用錢去裝潢都可做的到,但是文化這個部分,是必須要有深度的去尋找,就像老師這樣的原創性,所以我是覺得今天有這個機緣能到這邊,也看到老師的原作,又有另一種不同的觸發,原來生命的故事是可以把它融合在創作裡。

看見台灣富含原創性的璞玉

洪秀宏 : 我覺得老師的作品原創性非常的高,但老師說它沒有商業性,我覺得這很難說,應該是作品剛好沒被發現,不然我認為這是有市場的。因為大陸的深圳他們有個藝術村,這個藝術村是彼此分工合作,比較像是一條藝術生產線,很商業化,可是我覺得這缺少了原創的靈魂,就是創作裡的個人思維,所以我看了老師的作品,蠻感動的就是老師會從個人的角度去發想說,我如何去把別人的故事,拿來做為創作的題材,這無形中具有深層的意義,因為有些創作家的作品很抽象,須要透過解釋,或旁邊有附註解才看得懂。

我希望能借這個機緣,如果老師覺得度小月這個平台可以的話,我們的店在海外也有,只是第一階段的門店,能展現的空間比較有限,不過接下來的二代店,就會思考到我們如何留空間下來擺放藝術品,透過之前許志芳老師的協助獲得不錯的回饋,所以後續都有再接洽是否有適合的藝術家。

許志芳老師提出的概念有點像是策展的概念。我第一次接觸到許志芳老師時,我是想借一些現成的畫作去做展示,沒想到他是用一個主題來策展呈現,而且非常有深度,展場佈置從入口到二樓都跟主題有連結,最後再呼應到度小月,真得很用心,超乎我們的想像,展出的效果也非常好。
我在北京時,有很大的感觸是,為什麼度小月在大陸可以有生存的機會,我覺得關鍵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個軟實力才是我們的競爭力所在,畢竟裡面消費不低,所以我們希望客人來店裡消費之外,也帶入更深厚關於度小月的文化。

※左起洪秀宏(度小月第四代傳人)、楊景堯(青年藝術家)

楊景堯 : 許志芳老師真得很有心辦展覽,如果是其他的藝術家,大多都是直接展出現成的作品。

洪秀宏 : 展覽完我們都會陸續收藏部分的藝術品,我覺得因為志芳老師的主題方向剛好很適合我們度小月,也能夠發想未來店裡可以帶進藝術作品,那這樣我們在跟室內設計師討論也可以很明確,這樣也不會被輕易的被仿冒。

楊景堯 : 很感謝度小月、秀宏總監與志芳老師今天的蒞臨,我會好好的思考要怎麼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