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南到台北發展的度小月擔仔麵。專訪度小月擔仔麵忠孝店 三姐夫 (下)

繼上集「從台南到台北發展的度小月擔仔麵。專訪度小月擔仔麵忠孝店 阿公」由洪總監三姐夫的爸爸,回憶當時度小月到台北的忠孝店是如何地克服一道道的挑戰,讓台南在地的傳統美食「度小月擔仔麵」被更多的台灣人甚至是海外的朋友們看到!

由左至右,度小月擔仔麵 洪總監、三姐夫爸爸、台北忠孝店 店長(三姐夫)

本集將摘錄洪總監與三姐夫(度小月忠孝店 店長)的對話內容,讓您更深入瞭解度小月是如何到台北發展、如何融合當地的口味又不失傳承百年的好味道,都將由三姐夫為大家分享!

度小月擔仔麵 台北忠孝店

總監:姐夫當時在台北是怎麼開始打拼?
過程中,有沒有讓你很印象深刻的困難,又是如何超越困難?
三姐夫:剛來到台北的時候,遇到很多客人都說度小月價格較高,再加上北部天氣也不好,每天都下雨,所以起初營業時較為辛苦。

總監:每個月租金又高,壓力又大,過程是內心煎熬。所以每個店家最害怕的是沒有客人!
三姐夫:但我有信心,因為我堅信,只要努力的做,一定可以讓所有顧客品嚐到最道地的台南小吃、台灣料理。此外,一直以來,感謝客人給予許多寶貴建議,於是我們會慢慢地修正。尤其,現在的忠孝店的套餐,也是因為顧客意見與夥伴們用心開發、改良,才讓客人都很喜歡與高度接受。

總監:還記得當時從四種小菜到現在的提升,這樣的過程,有什麼樣的挑戰嗎?
三姐夫:因為有大家的努力及用心,我們越改越好。一開始是十幾項的台南小吃,到現在五十多道菜。堅持與用心,希望讓每位顧客都能品嚐道地美味。

度小月擔仔麵:台北忠孝店

總監:一路以來真的很不容易,還記得以前忠孝店的廚房很小,大約一坪半的大小,要煎要烤還要煮湯,空間真的很小,上面都是收納櫃,還有放烤箱。因為有姊夫對於料理的堅持,北部的朋友們才能很有口福的品嚐到度小月的料理。
三姐夫:一開始要在北部經營,真的很不容易。很感謝當時高雄議長陳田錨先生前來用餐與大力推薦,所以打開度小月的知名度,讓更多北部人知道度小月有百年傳承的擔仔麵、米粉。

總監:除此之外,經營之初還遇到九二一地震、颱風、SARS,所以外來旅客很少。2001年的納莉風災,強降雨將忠孝東路全淹掉了,唯獨忠孝店沒有淹到,真的是很慶幸!

也因此當時交通處在黑暗期,整個忠孝東路周邊的商圈生態又進行改變。即便如此,擔任店長的三姐夫面對種種挫折,仍是懷抱著勇氣去挑戰各種困難,真的很不簡單。

三姐夫:在當時,多數北部人以為度小月是來自宜蘭的,但度小月是來自「台南府城」!後來經過高雄議長的推薦,還有積極地去各地參加展會、展覽,推廣台南府城小吃,才將「台南」度小月知名度打開來。

度小月擔仔麵 洪總監與台北忠孝店 店長(三姐夫)

總監:感謝姊夫的努力跟付出,讓度小月在台北能夠奠定基礎,讓大家更認識度小月擔仔麵!做了一個最好的示範,尤其是參展的付出。

令人印象深刻的客人

三姐夫:當時忠孝店還沒搬遷的時候,知名寫作家漁夫先生曾前來品嚐,他都會在我面前看著我煮麵,確認我煮麵煮得跟岳父一樣,他才會覺得可以。

我岳父做久了,都知道每個人的喜好。像是台南人吃擔仔麵都是三碗以上!所以每一碗的肉燥量都要遞減,第一碗的味蕾味道很重,後面幾碗就要調整,才不會對客人的味蕾造成負擔。

總監:當初姐夫跟爸爸學煮麵的時候,爸爸有沒有教你撇步呢?
三姐夫:有阿!特別交代麵要燙到透、要甩乾,避免燙麵的汁影響風味;肉燥在弄,一定要熱燙,油的比例也要憑經驗去學。貢丸也不能滷太久,怕味道跑掉,肉就會變得不脆。

一碗傳承百年的擔仔麵,包含的不只是煮麵的功夫,還包括我們對肉燥、蝦湯、滷蛋的經驗與用心,才能呈現這一百二十三年歷史的心血。
度小月擔仔麵的用心與堅持,希望透過美食的呈現,讓您擁有深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