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台南水仙宮,重返1895看見度小月發展之初

度小月之初,先祖洪芋頭先生於水仙宮旁挑擔做生意,以貼補颱風來的淡季收入,未料,一炮而紅,食客皆因麵中肉燥風味獨特,聞香下馬,慕名者更絡繹不絕,雖蹲在擔仔旁,細咀品嚐,享受個中味覺,每到夜晚,食客仍多,於是洪芋頭先生索性在擔上掛上一盞小燈籠,寫上「度小月」三字,意思是說賣擔仔麵只是度小月而已,沒想到卻變成擔仔麵的招牌。

後因五條港淤塞,無貨可載,
遂改專賣擔仔麵。
「度小月」之名愈傳愈開,
遠近出名而成為府城風味獨家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