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深耕府城文化‧傳承百年味道─度小月擔仔麵與古都木偶戲劇團的對談|上篇

深耕府城文化 傳承百年味道

度小月擔仔麵與古都木偶戲劇團的對談

古諺語:「一府二鹿三艋舺」,台南作為台灣早期發展重要的起源地,府城的稱號非它莫屬。同是來自台南的在地故事,此次邀請台南古早味傳承者─度小月擔仔麵與台南布袋戲文化創新者─古都木偶戲劇團,藉由雙方的交流及對話,讓台南的古意更加深厚、讓台南的文化更為激盪。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度小月擔仔麵洪秀宏總監與古都木偶戲劇團黃冠維團長的精采對談。

(度小月擔仔麵洪總監以下簡稱總監;古都木偶戲劇團黃團長以下簡稱團長)

【布袋戲的起源】

總監:我印象中布袋戲最早發源地是泉州、漳州等,上次去福建出差時,在路邊還有看到還有演外台戲,跟我們的很像。
​團長:因為最早布袋戲的起源是來自於福建的漳泉一帶,來到台灣後才重新發揚起來,做了很多變革,尤其經歷過日本時代,讓我們發展出獨樹一格的布袋戲文化。

總監:了解,的確是經過不同時代,會有許多融合與衝擊。
​團長:當時日本時代不能演歌仔戲,所以歌仔戲當時會有穿的很華麗的流行歌曲演唱,叫做胡撇拉戲,早期還有反共抗俄布袋戲,藉由這段歷史的了解,戲班為了生存,延伸各種方式。過去黃俊雄的藏鏡人,有點像是日本人的口吻。那是他們的年紀,有接觸那段歷史。我們會再將這些文化給融合在一起。

【《宅門內的邂逅─心海迷蹤》起心動念】

度小月擔仔麵洪秀宏總監(左)、古都木偶戲劇團黃冠維團長(右)

總監:當初是怎麼想要做《宅門內的邂逅─心海迷蹤》這齣劇呢?

團長:過去黃俊雄布袋戲都設定明朝的戲偶,我們的戲偶設定在台灣,《宅門內的邂逅─心海迷蹤》就是何斌的故事。很多人不知道何斌是誰,因為如此我們才要做。何斌是吳園故居(註一)的前屋主,他在台灣歷史發展的關鍵性很高,何斌一開始是投靠鄭芝龍,後來荷蘭人挖角當翻譯,後來賺很多錢,私設很多小通譯,後來跑去廈門投靠鄭成功,收回台灣並趕走荷蘭人。這段故事聽起來他不是一個簡單的人,偏偏何斌的歷史記載很少。

我跟編劇討論這齣戲,我們討論的結果,得到了是當權者將決定哪一段歷史,會被保留或是被遺忘。由於鄭成功的媽媽是日本人的血統,在日本治台時期,為了讓統治更合理化,所以會以鄭成功的歷史保存為主。其實鄭成功來台灣沒幾個月,所以我們在乎的是演出的故事能否貼近生活,給觀眾新的感受。

總監:這樣似乎有個瓶頸,我們都不了解誰是何斌,怎麼讓更多台灣人透過《宅門內的邂逅─心海迷蹤》認識何斌?

團長:所以我們走到哪裡,演到哪裡。讓更多的民眾認識布袋戲、認識劇團。

【挖掘台南在地文化、歷史,成為古都發展契機】

度小月擔仔麵 洪秀宏總監

總監:你當初對這段過往歷史,為什麼覺得特別需要去闡述呢?

團長:在台南做文史比較不孤單。我們要去得到歷史資訊很容易,但當我們回過頭去找相關文獻時,發現竟然很少。編劇才說:你要做鄭成功,反而沒有人要看,因為再怎麼演都知道結果如何。現在我們選擇演出的戲就很不一樣,上一檔做《府城傳奇─靖海狼煙》演出陳永華(註二);之前做《府城傳奇─飛虎將軍》,讓我們定位在台南歷史故事的專業演出團這條路上。

例如在安南區的飛虎將軍,是日本二戰的戰鬥機飛官,死後當地有很多靈異現象,當地人為此感到煩惱與不安,就去問神明,神明說不用煩惱祂不會害你,是在保護大家。居民才知道飛虎將軍是在保護自己,所以居民就幫飛虎將軍蓋一間廟。
因為這齣劇《府城傳奇─飛虎將軍》,讓古都從台南沒沒無聞的布袋戲劇團,開始能夠去花蓮、基隆、雲林、嘉義、高雄、屏東…等地公開表演。

總監:所以從那個轉折點,讓整個劇團開始改變。

團長:古都木偶戲劇團自民國100年成立,民國102開始發展。確定路線之後,每一年就會有一檔新戲。我們要寫下台灣、台南在地的故事。我們希望,之後讓更多台灣人了解我們生活的土地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精采故事。在《宅門內的邂逅─心海迷蹤》女主角,透過角色帶出麻豆社事件等,讓看戲同時,不只是看戲,也能了解整個歷史當時的脈絡。

總監:要透過布袋戲跟地方連結,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團長:上次去吳園演出《宅門內的邂逅─心海迷蹤》,氛圍就很不一樣,更貼近歷史事實。

總監:你們去吳園演出,想必一定很精采。你們做了很多的事情,像是點狀分布。說到一個重點,做了這麼多,以後可以串為台灣史?因為台南又是台灣重要的一府二鹿三艋舺之一。讓後代知道我們當初怎麼發跡的,古都率先做布局與規畫了。

【參與臺南藝術節 將環境與戲劇融合】

※府城傳奇靖海狼煙演出大海報

團長:一直以來,我們目前的累積的劇本題材是很多了,可是在設計上還要另外的處理,剛說的《飛虎將軍》,前面加一個「府城傳奇」,到民國104年才有框《府城傳奇─靖海狼煙》,這次《宅門內的邂逅─心海迷蹤》,劇已經完成,找導演、燈光、設計,將所有的演出提升為舞台劇規格,為民眾帶來更精彩的布袋戲。

總監:古都就是要走自己的格局。因為有很多布袋戲劇團演忠、孝、仁、義等戲碼,對現代人比較遙遠,你們如何讓布袋戲融合在地故事,光是寫劇本、考據劇本就很不容易,都要有相當的能力。

團長:有時候我們要做環境劇場,環境劇場最難,運用古蹟或是空間作展演,去到歷史現場我們不會搭大景,只有簡單的搭景,需要借當地的環境去搭景。

上次《府城傳奇─靖海狼煙》去南門城,有城樓,我們就分三個景,在晚上所有觀眾的眼光會跟著我們的燈光與戲偶去移動,而且一場在南門城演出,另一場在延平郡王祠演出,我們用不同手法去展現。延平郡王祠進去有忠門,我們就用梨園戲台,走傳統的方式,將所有看到的景都是實景,用黑布將操偶師遮住。

總監:你借這個景是無可取代,這是兩三百年的景。

團長:演到最後男主角要死掉了,站在城樓上,施琅補一刀,因為他在劇中也是虛構的,影射現代人,多元社會的人,男主角作為施琅的貼身護衛從大陸進來,要代表施琅暗殺陳永華,男主角從城樓上被捕一刀,掉下來,城樓下也安排一個人在下面接戲偶,戲偶一下來現場很震撼,民眾驚呼的聲音都出來。有時候一場戲,一個半小時聽到觀眾驚嘆的聲音,就是對我們的演出有共鳴。我們在做法與表現上比較細膩,加入很多不一樣的元素,要是增加的部分,我們自認專業度不夠,就會請劇場人進來,幫助我們調整到最好。

《註一: 吳園故居》
吳園,創建當時名為「紫春園」,位於台灣台南市中西區(過去臺灣府城的枋橋頭一帶),是清道光年間地方士紳吳尚新所建,與霧峰萊園、新竹北郭園及板橋林本源園邸合稱「台灣四大名園」
吳園是清道光八年或九年(1828年或1829年)時,經營鹽業致富的吳尚新買下其宅第北邊荷蘭時期的通事何斌庭園整建而成,當時又稱「樓仔內」。因當時吳家財富堪稱府城第一,而有俚語「有樓仔內的富,也無樓仔內的厝;有樓仔內的厝,也無樓仔內的富。」(本註解節錄自維基百科)

《註二: 陳永華》
陳永華(1634年-1680年),字復甫,諡文正,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人,乃明末舉人陳鼎之子,其夫人洪氏淑貞。鄭成功在廈門開府時,陳永華才二十三歲,1656年(永曆10年)得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薦,與鄭成功論政。陳對鄭發表見解、分析未來,深得鄭成功的賞識,並譽「復甫乃今之臥龍也」,授予「諮議參軍」之職,委為其子鄭經之師,日後便成為鄭家麾下的謀將。
他在現代武俠小說中,常被描寫為力主反清復明、武功高強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但從歷史紀錄來看,陳永華本人應該不太可能是位武功高強之人,卻是天地會的總舵主,而且是鄭成功身邊飽讀詩書的智囊軍師,也是臺灣歷史上有名的文人。(本註解節錄自維基百科)